【大众网】青岛滨海学院:以“五育五化”培养应用型人才

2022-12-26 10:01:32 来源:青岛滨海学院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明明 通讯员 刘志明 易雪莲 报道

  长期以来,青岛滨海学院紧扣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任务,始终把“五育并举”作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导向,经过长期探索形成凝练了具有“滨海特色”的“五育五化”育人模式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具有“滨海风格”的“低分不低能、人人皆可成才”“成才在我、人人尽展其才”“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做人做得人人喜欢你,做事做得人人需要你”的育才理念,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时代大背景下如何与时俱进培养人才的战略决策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构建德育体系,实现德育由灌输化转为生活化

  德育生活化以“课程启德、课堂明德、实践历德、文化润德”为主要路径。“课程启德”,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课程思政。“课堂明德”,将思想价值引领纳入每节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明德;同时,开启德育第二课堂,每晚集体收看新闻联播,每周一次校长访谈电视节目,隔周一次主题班会。“实践历德”,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统筹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育人相结合。坚持每周周一升国旗,每天集体跑早操、整理内务、维护环境、落实“弯腰工程”、经典吟诵与演讲训练,持续开展“一分钱基金会”、“三八拍卖会”爱心项目,坚持义务献血、义工活动。“文化润德”,将滨海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内化根植于每一位教职员工心中;依托“九馆五亭四湖三廊一河一村一场一中心”、“德”字楼等物质载体,营造浓厚文化育人环境,打造文化润德氛围。

  坚持能力导向,实现智育由体系化转为能力化

  智育能力化以知识够用、促生智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理论学习与能力层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业评价,优化“学分学绩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层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工作后职业迁移能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利用好学产研企业实训场地,发挥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

  创新考核形式,实现体育由竞技化转为自觉化

  体育自觉化以每天跑早操、体育类社团活动带动和考核手段创新等措施为抓手。坚持每天集体跑早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与形式;落实跑步在体测中的“龙头地位”,利用“跑歩智能测试系统”,不限次数,学生可自由约定测试时间,让体质偏弱学生动起来。除毕业学期外,在读期间每学期都须跑步测试;以特色体育和体育社团带动运动。依托游泳馆,为大一全体学生开设游泳必修课;依托阳光体育节发展健美操、舞蹈、武术等各类体育社团,让社团体育带动运动氛围,更让特长生得到发展。通过各种体育锻练形式,厚植学生健康生活理念,将每天坚持锻练一小时、健康工作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以文化人,实现美育由特长化转为熏陶化

  美育熏陶化在美的环境和各类活动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重视美育知识教学:美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通识教育,进一步优化德智体美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倡导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可选修美育类课程,也可掌握一种艺术技能;发挥学校“九馆五亭四湖三廊一河一村一场一中心”环境育人作用,利用好九馆,即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中国当代书画馆、青岛滨海学院校史馆、中国县志馆、中国教育史馆、天象馆、亚洲陶瓷馆、中外油画馆、科技发展史馆;五亭:瞻圣亭、文心亭、观瀑亭、文轩亭、六角亭;四湖即一字湖、文心湖、瀑布湖、文轩湖;三廊即感动中国人物长廊、中国院士长廊、学校先进典型长廊;以及同心河、地球村、名人广场、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校友之家等环境资源,实现环境育美;实行学生经典诵读与演讲训练等特色活动,在读书中感悟美;同时开展公寓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节、心理健康节、体育文化节,在节日文化中感受美、体验美;以仪容仪表、着装、文明行为等可视化行为培养学生美的表达力。

  专业与劳动结合,实现劳动由任务化转为习惯化

  劳育习惯化强调专业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多种形式的劳动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养成。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劳动实践中历练学生劳动技能、领悟工匠精神、培养劳模精神;发挥好学产研企业的劳动育人功能,同时继续坚持周五卫生大扫除、随手捡起身边垃圾的“弯腰工程”、每年植树活动等日常劳动活动;强化宿舍内务整理和日常公共区域卫生维护,修订星级宿舍评比制度,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双手清洁、装扮生活空间,提高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

  “五育五化”是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青岛滨海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滨海特色”“滨海风格”融入育人育才工作,在理论指导和实践细节上切实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为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基础厚实、技术扎实、作风朴实”“高素质、高技能、高潜力”的“三实三高”应用型技术人才夯实了基础,进一步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大众网】http://edu.dzwww.com/rcjy/qzgl/202212/t20221222_11203852.htm